《一个城市的记忆 老地图中的长沙》沈小丁编著|(epub azw3 mobi pdf)电子书下载-云顶国际集团
本站仅收录第三方网站资源,购买请前往官方网站购买正版
图书名称:《一个城市的记忆 老地图中的长沙》
- 【作 者】沈小丁编著
- 【页 数】 479
- 【出版社】 长沙:湖南大学出版社 , 2018.05
- 【isbn号】978-7-5667-1343-8
- 【价 格】168.00
- 【分 类】城市图-长沙-地图集
- 【参考文献】 沈小丁编著. 一个城市的记忆 老地图中的长沙. 长沙:湖南大学出版社, 2018.05.
图书封面:
图书目录:
《一个城市的记忆 老地图中的长沙》内容提要:
本书收集18幅上至汉代下至民国时期的长沙珍稀老地图,辅以18篇详解文字;继而以地图为蓝本,以及50余幅裁切的长沙城区局部地图、少量街巷老照片,以101篇文字记录长沙百条老街小巷,讲述长沙历史与文化,解读长沙城市变迁史。
《一个城市的记忆 老地图中的长沙》内容试读
第一部分
.幅长沙地图
命
●个城市的起见
一老地图中的长沙
引言
19世纪80年代初,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姆慈·拉萨姆在巴比伦古城西帕尔(位于巴格达西南)的废墟中发掘出土2500年前的楔形文字泥板,数量惊人,达7万块,全部运往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。其中一小块破损的泥板混杂在大量惊艳、完整的泥板中,当时并未引起注意。破译楔形文字后,学者才知道这块带有图案和楔形文字的泥板是一幅地图。现在,这块泥板陈列在大英博物馆,标签上写着“巴比伦世界地图”。这是已知的最早的世界地图。
拉萨姆发现的这块泥板是
巴比伦世界地图
从地球上方鸟瞰角度以平面形式呈现的世界地图。地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,其中包含一系列看似随机排列的圆环、长方形和曲线,正中一个洞。可想而知这是早期的
002
圆规所留下的。圆盘外围平均分布着8个三角形,其中只有5个能分辨。这幅地图用楔形文字标记了“盐海”“山脉”“运河”“沼泽”“巴比伦”等远古时候的地理信息。
什么才能称为地图呢?地图一词的英译是mp,许多欧洲国家语言也用这个词,如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和波兰语,它源自拉丁文mppa,意指桌布或餐巾。地图法文译为carte,源自拉丁文carta,它也是意大利语和俄语中地图carta和karta的词根,意指正式文件,而这个拉丁语词汇源自古希腊语中表示纸草的词。古希腊语中表示地图有另一个词piax,它是指一块由木头、金属或石块制成的板,上面绘制或刻有文字或图画。阿拉伯语将这个术语表达得更加视觉化,可以用两个词表达:一个是suirah,意为图像;另一个词是nagshah,意为绘画。map这个术语16世纪被英语吸纳,至20世纪90年代,关于这个词,共出现300多个不尽相同的定义。
由约翰·布莱恩·哈雷和大卫·伍德沃德主编的《地图学史》(1987年版),将地图定义为:“地图是一种图像表达,帮助人们以空间方式理解人类世界中的事物、概念、状况、过程或事件。”
古代中国没有严格的地图概念,而是图、志并称,用来作为古代知识体系中史部地理类文献的重要载体。图是形象、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,可以展示古籍文献中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自然地理面貌、人文地理区划位置,常常附录在方志之中。后来逐渐演变为发达的“舆地图”体系。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记载有舆地图,“御史奏舆地图”,“臣昧死奏奥地图”。《汉书·准南衡山济北王传》也有类似的记载,淮南王“日夜与左吴等案奥地图,部署兵所从入”。古代中国人认为舆图和书籍同等重要,把图与书合称“图书”或“图籍”,用以包括所有的传世文献。在近代中国奥地图体系与西方现代地理学、地图学对接。19世纪末全球规模的“国际世界地图”应运而生。与此同时,一位名叫邹代钧的湖南人,受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聘请,主持绘制《湖北省地图集》。当一部印制精美的彩色地图集展现在眼前时,张之洞赞不绝口。邹代钧是湖南新化人,19世纪末他创办武昌舆地学会,主动引入西方地图测绘知识和印刷技术,出版各种地图,因测绘之准确,审核之细致,印刷之精美,数量之庞大,均超过之前中国出版的地图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,在中国近代
003
二个城市的起见
老地图中的长沙
学术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。
地图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和持久的魅力,它是文字与图像兼而有之的文献。没有文字,无法理解地图,反之,没有图像的地图,那只是一份地名列表而已。地图借助艺术手法,以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对不可知的对象(即世界)进行再现。地图遵循科学法则,根据一系列几何学线条和形状将地球抽象化。地图一终极目标与空间息息相关,它让人们从空间上理解人类世界中的事件;地图常常也与时间密不可分,它让读者观察这些事件各自如何依序展开。读者看地图时,当然会注意上面的图像,读者也可以像在读一系列迥异的故事一样阅读地图。
对于地图的“图”与“文”之间的关系,宋代大学者郑樵在《通志》上有一段精辟论述:“图,经也;书,纬也,一经一纬,相错而成文。图,植物也;书,动物也,一动一植,相须而成变化。见书不见图,闻其声不见其形;见图不见书,见其人不闻其语。图,至约也;书,至博也,即图而求易,即书而求难。古之学者,为学有要,置图于左,置书于右。索象于图,索理于书。”
中国地图与西方地图的演变有所差异。中国舆地图可以分为两个大系统:一是由魏晋时裴秀奠定的“制图六体”原则和以此为基础所做的《禹贡地域图》体系,这一体系专注做大幅的“天下舆地图”,一直传承到晚清光绪年间的《大清帝国全图》;二是方志所附的区域地图、专业地图,此类地图分支繁多,没有明确的版本传承,但涌现出诸如《郑和航海图》、海防图、水道图等颇为重要的中国古代地图。
《一个城市的记忆一老地图中的长沙》收录的地图,大致有两种:区域图和专题图。区域图所反映的是府、县等行政区域的情况,如《长沙国南部形势图》《长沙府属总图》和《长沙府疆域图》等;专题图包括历史地图、军事驻防图、流域图、景观图、民族分布图等,如《太平军长沙攻守形势地图》《长沙、衡州二府东部交通地图》和《长沙市地籍一览图》等。
本书收集了18幅与长沙相关的地图,时间跨度从汉代至民国,主要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地图。为了述说顺畅,笔者将这18幅地图按时代顺序排列,分为“古代长沙地图”和“民国长沙地图”。从绘制技术上看,古代地图大多是手工绘制,雕版印刷,称为刻本地图。刻本地图线条饱满,字迹清晰。这批古代的刻本地图大多保存在方志之中,很少见到单页大幅城市地图。历史进入晚清,随着洋务运动的
004
兴起,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。一股西学东渐的新风将西方科学的地图测绘技术引入中国,出现应用比例尺、经纬度、等高线、图例等专业测量知识绘制的长沙地图。此后出版的长沙地图从测量精度、绘制技术、色彩运用、印刷水平等方面,较之古代地图有了质的飞跃。从古至今,大量长沙地图引起文史爱好者的关注,然必须有人开路架桥地劳作。本书的编写是想达到这一目的,将长沙相关的地图按时序串连成一体,力图以全新的视角,勾勒出古城长沙变迁的轨迹,与读者一起,探寻和发现隐藏在长沙老街窄巷之中的历史和文化,以此“还原”一座城市的古老记忆。
005
甲
am
地图1:长沙国南部形势图1971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
006
···试读结束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