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舌诊图解速查大全》武建设编|(epub azw3 mobi pdf)电子书下载-云顶国际集团
本站仅收录第三方网站资源,购买请前往官方网站购买正版
图书名称:《舌诊图解速查大全》
- 【作 者】武建设编
- 【丛书名】汉竹·健康爱家系列
- 【页 数】 212
- 【出版社】 南京: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, 2022.09
- 【isbn号】978-7-5713-2843-6
- 【价 格】42.00
- 【分 类】舌诊-图解
- 【参考文献】 武建设编. 舌诊图解速查大全. 南京: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22.09.
图书封面:
图书目录:
《舌诊图解速查大全》内容提要:
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整理出舌象图,通过对舌色、苔色、苔质、舌形等方面详细分析,教大家快速辨认舌象。另外,从偏颇体质、常见病等角度出发,分析典型舌象表现、舌象成因,并通过药膳食疗、中药方剂、穴位疗法、日常调理4等方式对症调理,在家也能自诊自查,望舌诊病。
《舌诊图解速查大全》内容试读
第一章
舌合品通
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象来诊断疾病的方法。掌握舌诊,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,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。
本章主要围绕话诊的基础知识展开,通过介绍舌诊的历史、原理,分析舌头的结构,学会舌诊的技巧和方法,为学会如何看舌象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q
2舌诊图解速查大全
什么是舌诊
舌诊又称“望舌”,是中医四诊(望、闻、问、切)之首一“望诊”的主要内容之一。舌诊包含舌质、舌苔等方面的诊断观察。
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
舌诊是一种通过
首先,通过观察舌质的颜色可推
观察舌头现象来了解
测脏腑病理变化的情况。例如,患有
身体的生理状况与病
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舌头多呈现绛红色,
理变化的诊断方法,
而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人舌头多呈现
基本的原理是透过经
紫蓝色。其次,舌苔的变化以消化系
络的联系与传输,脏
统疾病较为明显。例如,单纯性消化
腑的部分状况会反映
不良的舌苔多为黄厚苔,身体脱水时
于舌头,舌头可谓是
多为干苔。所以,从舌诊所获得的观
五脏六腑的“投影”,
察信息,可协助病情诊断、病程判断、
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舌
预后评估,也可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
象来诊断身体的健康
型的依据。另外,舌诊也是一种简单
状况。
易行且实用的诊断方法,中医零基础的人也可以学会。
第一章舌诊入门,一点就通3
舌诊的源流与发展
舌诊有着悠久的历史,古今中医工作者都对它非常重视。下面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舌诊的发展历程,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舌诊。
据史料记载,舌诊的起源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,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记载有“贞疾舌,桌于妣庚”,讲的是武丁患舌部疾病,求其先母妣
殷商
庚赐其治愈的故事,这应该是关于舌部疾病较早的文献资料。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有了中医学史上第一部记载舌诊的著作《黄帝内经》,此书中记载舌的相关内容有60多条。其中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部分以
春秋
舌的解剖生理论述为主,如《肠胃篇》记载“舌重
十两,长七寸,广二寸半”;《忧恚无言篇》记载
战国
“舌者,音声之机也”;《五阅五使篇》记载“舌者,心之官也”。而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部分则以舌的病理变化论述为主,如《刺热篇》记载“肺热病者…舌上黄”;《诊要经终论篇》记载“厥阴终者…甚则舌卷,卵上缩而终矣”。
舌诊图解速查大全
东汉时期,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对三阳病与六腑病的判断,其重要的根据是对舌苔变化的观察;而对三阴病与五脏病的分析,则会留意观察舌苔、舌形、舌质、舌味觉等。“舌上胎”一词也于此书中首次出现,
东汉
并成为后世舌诊学中“舌苔”词汇与概念的发展基础。
晋朝皇甫谧的《针灸甲乙经》中记载了使用针灸来
魏晋
治疗舌缓、重舌、舌不能言、舌下肿、舌纵、口臭等病症,这是舌诊史料上运用针灸方法治疗舌病的首创。
隋朝巢元方的《诸病源候论》是一部论述病源的专著,其中也有舌、经络、脏腑等相互联系的论述。《诸病源候论·噤黄候》记载“若身面发黄,舌下大脉起
隋朝
青黑色,舌噤强,不能语,名为噤黄也”。这其中表明了对舌下脉络的观察,也成为舌下望诊的较早记载
唐朝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总结了唐朝以前的中医
唐朝
学成就,在中医学界影响深远,还流传至日本和朝鲜,其中的《舌论篇》更开启了关于舌诊专论的先河。
第一章舌诊入门,一点就通
现存较早的舌诊专著《敖氏伤寒金镜录》,简称《伤寒金镜录》,问世于元朝,作者杜清碧,是一部诊断学著作。此书将舌象区分为轻、重、缓、急、虚、实、寒、热8个证型,并针对各证型来论证,提出治则与方药。在敖氏原本12幅舌苔图谱的基础上,杜清碧以临床经
元朝
验汇总增加至36幅,此书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图文并用的验舌专书,对舌诊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
明清时期兴起的温病学派相当注重舌象诊治温病的临床应用。清初戴天章以明末吴又可的《温疫论》为基础,发展出以分辨舌象来区别温疫与伤寒的理论。清中期,叶天士提倡温热病的辨舌规律,
明清
包括辨舌苔和舌质两方面,并将舌诊与卫气营血、
三焦辨证紧密结合,如白苔主卫分,黄苔主气分,舌质绛红色是病邪由卫气入营的特征之一。由舌诊可得知病邪属性、津液盈亏、病位浅深等,这使得舌诊成为温病辨证论治的主要客观依据。此时舌诊已达到蓬勃发展的阶段。
进入20世纪,舌诊的发展着重于医术典籍的整理与分析,并运用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等知识,来阐明中医舌诊的原理。近年来,舌诊的黑白绘和照片也改为彩色,继而电脑信息和科学技术也被应用于舌诊内容和
现当代
舌头影像的拍摄、制作、储存、临床诊断、教学、研究等。至此,舌诊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。
6舌诊图解速查大全
学习舌诊先认舌
舌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,位于口腔之中,附着于口腔底、下颌骨和舌骨,主要由黏膜、肌肉、神经、血管组成。舌能够灵活自如地活动,同时具有感受味觉、搅拌食物、参与发声的功能。
舌的
形态
舌分上下两面,舌的上面称为“舌背”,下面称为“舌底”
界
舌背上“人”字状的界沟将舌分
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。舌体前端较为
中
狭窄处称为“舌尖”;舌体的中间部分称为“舌中”
中
舌体后部、“人”字状界沟之后的部分称为“舌根”
沟
舌的两边部分称为“舌边”。舌体的正中有一条纵行的沟纹,称为“舌正中沟”。正常情况下,
舌脉
伸舌时,看到的是舌体,这是舌诊的主要部位。
舌底的正中有一条纵行的黏膜皱襞,从舌的伞襞下面连接于口腔底的前部,称为“舌系带”。在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平行的锯齿状小皱襞,称为
舌系带
“伞襞”。在舌系带与伞襞之间,隐约可见淡紫色的舌下静脉,简称“舌脉
舌背、舌底结构
舌
舌的黏膜覆于舌的表面,呈
黏膜
淡红色。人体内各系统、脏腑的
轮廓乳头
状况均可在舌黏膜上反映出来舌背黏膜表面布有密集的小凸
叶状乳头
起,即舌乳头,呈鹅绒状。舌乳头按其形态
丝状乳头
菌状乳头
大小和分布部位的不同,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、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4种
舌乳头分布图
···试读结束···